莉莉玛莲

HD

主演:吉安卡罗·吉安尼尼,汉娜·许古拉,梅尔·费勒,乌多·基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莉莉玛莲 剧照 NO.1莉莉玛莲 剧照 NO.2莉莉玛莲 剧照 NO.3莉莉玛莲 剧照 NO.4莉莉玛莲 剧照 NO.5莉莉玛莲 剧照 NO.6莉莉玛莲 剧照 NO.13莉莉玛莲 剧照 NO.14莉莉玛莲 剧照 NO.15莉莉玛莲 剧照 NO.16莉莉玛莲 剧照 NO.17莉莉玛莲 剧照 NO.18莉莉玛莲 剧照 NO.19莉莉玛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莉莉玛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时期的瑞士苏黎世,德国歌女Willie(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饰)和犹太作曲家Robert Mendelsson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Giancarlo Giannini 饰)相恋,而Robert的父亲Mendelsson则是一个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的地下组织领导,他反对儿子和Willie的恋情,于是设下圈套让Willie留在了德国无法回到苏黎世,想借此来拆散二人。滞留德国的Willie只能靠唱歌维生,受到了许多德国人,甚至德国军官的喜爱。更得到了去电台录制音乐的机会,她唱的一首歌《Lili Marleen》更是让她成为了全德国士兵的梦中情人。这首歌曲陪伴着在前线的士兵们。而回到瑞士的Robert也没有放弃两人的爱情,他潜回德国和Willie相聚,不想却被纳粹所抓。而对Robert一往情深的Willie,又该如何利用她在德国的声望去拯救她的爱人呢?两人的爱情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杀无赦I入局新纽扣战争死神航班对不起第一季火云传奇山乡书记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冒牌监护人之寻宝闹翻天二十四只眼睛1954蜜月屠刀误入歧途吸血鬼姐妹 2走进摩纳哥第一季粤语童话法庭最终章少年魔法师第一季嘉庆传奇剧演的终章爸爸做的早餐007无暇赴死青春24秒上海森林虎贲达芙妮201786天的69分钟温特沃斯第九季空中浩劫 第二十一季放学别走牛首村巫毒家佣抱歉了同事惊笑学院叛逆喜剧:冲出动物园贼巢捉鬼有限公司粤语春娇救志明国语偷错隔墙花豆家族单亲之家吸血鬼生活2014路西法2019失恋33天2011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国语复仇1990射杀恐龙王国

 长篇影评

 1 ) 感觉一般

也许是因为我看了个版本很差的影片,片中有中文配音,但也配得很差,而且还是有大段大段的德语没配音,又没有中文字幕,所以有些故事情节,需要脑补来自由发挥。

而且毕竟是40年前的电影,经过层层翻录再传到网络上来,数据损失很大,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故事动人,奈何本部影片拍得很呆板,棚内镜头太多,演员也不讨喜,加之成片年代久远,我的审美已经不耐受40年以前的影片水平,德国电影本身看的就少,所以基本没什么感觉。

 2 ) 法斯宾德是个胖子,我是个瘦子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我没有与电影发生任何关系,或者说,没有与生活发生关系。在家中宽敞的有些让城市人惊恐的大卧室兼书房中独自一人做些不愿意做的事。

这本是个忙碌的季节,即使干旱和炎热。印象中平静而忧郁的乡村终于变得比城市还势力不堪。好多人问我,有对象了吗?原来她的与我同龄的儿子已经娶了一位美丽的媳妇。我说,没有。说完后竟然有些羞愧。

两本与法斯宾德有关的书在我的书柜里。每次回老家都要拿出它们来看一下。也许,与他的电影相比,我更喜欢他的人,一个出格的天才,一个胖乎乎的双性恋者。

最初接触法斯宾德是通过《丽丽•玛莲》,这部电影里似乎没有那么多的绝望,起码没有彻底绝望,甚至让人为世界表面的繁华而欣慰。法斯宾德喜欢当众把手伸到裤裆里,这种行为可以称为自慰。自慰是种绝望而孤独的行为。在《爱比死更冷》中,法斯宾德对女性几乎彻底绝望。其实,绝望的原因正是狂热的希望,不管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或者两者皆有。而《水手克莱尔》则向我们展示了身体的战斗性,男性生殖器的战斗性。

不知道早慧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荣幸还是悲哀。法斯宾德的父亲在家中开了一个诊所,政府要求慕尼黑市中心的妓女都去那里例行体检。法斯宾德喜欢看这些长相漂亮,打扮时髦的女人。可是大人们却告诫他不准与妓女有任何接触。虽然长大之后会明白很多童年时接触的说法的真相,可是社会的歪曲烙印还是会不时地影响到几乎清晰了的思维。

记得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我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看见从事色情服务业的小姐们集体失宠,她们把以前紧闭的店门打开了很大一条缝,我看见她们在暧昧的灯光下很孤独,可是很美。

还好,法斯宾德留住了大部分的赤子之心。他追求爱与被爱,即使他知道这是徒劳。他虽然与英格丽•卡文结过婚,可是这段婚姻对于一个内心充满恐惧和渴望的他来说不会是像世俗生活中那样的,或者像田园诗人描绘的。

每个人都想无限度的追求爱,只不过程度有差别而已,可是封闭的环境和真实自身的局限把人牢牢地锁在自我编制的笼子。法斯宾德感到心灵没办法突破牢笼时选择了物质作为辅助工具。他甚至在一天中送四辆汽车给男朋友考夫曼。.

也许这来源于童年的孤独和自卑。

很久以前,一个女人对我说,她有了新的男朋友,男朋友家很富有。她的爸妈希望女儿能马上嫁给一个有钱的人,希望女儿不要受到贫寒的折磨。我没有挽留,带着一脸的沮丧,我思索自己是不是该拥有大量的物质,然后就会有大量的爱情,如同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们一样拥有成群的小蜜。

其实,在更久一些的时候,她对我说鄙视那些人。

法斯宾德永远都是个另类,即使很多人已经叫他大师,爱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像好莱坞电影一样绚丽,即使影片的内容无比晦涩。好莱坞电影中,美男美女最后一般都要在一起的。观众感动得留下幸福而廉价的眼泪。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两个人在一起注定要走向无比的无聊和制度化。生命真正的意义并不是等待结局和维持结局,而是探索和寻找。如果男女主角最终没有走在一起,他们才可能再在别的地点和时间发生新的故事。

在中国谈这些不知有没有用。

虽然所谓的五千年的文明已经在电脑,避孕套,伟哥,全球化等时髦物品或观念的冲击下已经奄奄一息,但是人们依旧喜欢把自己定位为维持正常秩序的长者或者高人。不符礼仪规范的人饱受叱责,而叱责者往往是更隐蔽的破坏着礼仪规范。此时,破坏伦理的不再是被称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单身群体,而是已婚群体。

法斯宾德是个可怜角色,如果从朋友的角度看他。此时已是午夜。大街上还有很多车。墙上映着我的影子。天哪,它竟然比我胖!



 2006-9-3

 3 ) 喃喃自语

说实在的看一部德国电影是需要酝酿酝酿的。因为欧洲大陆上的电影都不是那么有趣。特别是像法斯宾德,文姆温德斯,施隆多夫代表的新德国电影,就更加的需要足够的心境和平和的态度了。倒不是说电影不好看,不,好看的,但是承载了太多沉重的东西。温德斯的电影是他们三个里面我最不喜欢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原由,多半是因为长镜头运用过多的原故。而他们三个里面的另外两个我都挺喜欢的。尤其是法斯宾德,14岁开始拍摄第一部电影,37岁上由于生活上的过度挥霍生命自我蹂躏早死早投胎,短短这么些年,保质又保量实在是个天才。大多有点儿意思艺术家都是在27岁和37岁死了,这也是个奇怪的现象。施隆多夫他到现在还活着,新片我也看过了,感觉没有之前的丽塔的传说好,很可惜。

德国的导演喜欢把目光聚焦在二战和东西德问题上,他们好像外科医生一样对自己民族的这一不堪回首的历史进行着全方位的审视。这让人觉得很不容易。说到这个,我还想提一下姜文同学。我提他是因为我追捧他。。。从北京人在纽约开始,去年重新看了一遍觉得着实牛逼。我很喜欢他的鬼子来了,觉得那是完全不同的具有深度的关于日本鬼子的影片,可是很不幸的,他在他导演的黄金年华因为一部真正很不错的影片被封杀了,我很惋惜。我需要姜文,而不是调进大制作里或过度迎合观众的张某某陈某某。

整个影片Lili Marleen的歌总是在响起。因为我学过德语所以听懂个大概。
也是因为我听得懂电影中过半的对白的原故,我对下面的字幕很不满意,很不幸的我仅仅搞到了这么个粗劣的奇怪版本,这多少对电影的观赏产生了影响。但是电影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有太多的因素可以使两个如此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在战争中这悲剧就更加容易发生了。当维莉在影片之后离开的时候,当她的伴奏师在战场上一如既往神经质的笑了一声一命呜呼的时候,当罗伯特在牢房里有如困兽的时候,当他们最后一次分别隔着房间对望的时候都让人很不舒服。可是我还是宁愿记住那个坐在罗伯特怀里跟他一起唱歌的维莉,那个不顾酒吧里等待的人群对这电话勇敢的大叫:Ich liebe dich, nur dich的维莉。她曾是那么单纯可爱,充满甜蜜的爱。

突然很想看爱比死更冷,或者重新看玛丽娅布劳恩的婚礼。


Lili Marleen
Musik: Norbert Schultze  Text: Hans Leip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ss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en wir uns da wiedersehe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Unsere beiden Schatten sahen wie einer aus
Dass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en es sehe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iesn Zapfenstreich
E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erad, ich komme ja gleich
Da sagten wir Aufwiedersehen. Wie gerne wuerde ich mit dir g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schoen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ss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 geschehe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aeten Nebel drehen werde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4 ) 这道光影世界的奇异光芒,必会恒久闪耀

《莉莉玛莲》(1981),法斯宾德溘然离世前一年拍摄的电影。

拍摄之前,法斯宾德只知道这首歌,看到曼弗雷德・普尔策所写的剧本。他对制片路基・华特莱特纳说这个不行,若让我亲自动笔的话,我就拍,事情就是这么演变的。但我所要说的是,《莉莉玛莲》的演唱者拉蕾・安德森,并不等于片中汉娜・许古拉饰演的莉薇,意大利演员吉安卡罗・吉安尼尼出演的犹太钢琴家罗伯特也几乎是杜撰的。吉安卡罗更适合出演《咪咪的诱惑》这样的喜感或滑稽角色,在这担纲正角委实点儿让人不适,但足见法斯宾德的独到眼力和开阔视野,反差极大的角色往往能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显然,《莉莉玛莲》不是一般的电影,无论是场面还是剧情等,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真有点霸王硬上弓。影片整体,凸现了法斯宾德的大手笔,场面宏大,气势如虹。与其说导演把布莱希特的戏剧疏离与好莱坞形式美学融合的无懈可击,不如说法斯宾德创建了一种新的电影叙事方式,尤其是镜语对于叙事的把控和节奏上,都堪称完美。

法斯宾德的厉害在于,一旦静下来写剧本,容不得任何人的打扰,可谓泉思奔涌,这也让他给人有点儿不近人情的感觉,实际上,他15年(1967—1982)的拍片生涯竟创作了43部电影,还不包括其它舞台剧广播剧,这的确是一个浩大的创作工程。这不但花时间,且需要倾心浸透其中,所以,拉开距离再审视,法斯宾德也许冷落了很多人和事,但成就了一部部精彩的电影。或有人嫌他拍片速率快,而缺乏细致的打磨和精良的后期制作,但谁又能否认,正是包罗了粗糙的质感,才使得这些电影深深打上法斯宾德的符号和烙印,且无法复制,继而多少年后,人们依然沉醉于其非同凡响的光影世界之中。不得不说,这在百年光影史上也是一个稀有的奇观,一个永远不可替代的风景。

再看《莉莉玛莲》,整部电影就像是给汉娜量身定制,尽情妩媚,又光彩动人,这与其出演的《爱比死更冷》《寂寞芳心》《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等片完全是两种色调。《莉莉玛莲》可谓全方位的发挥了其演技,过山车般的人生,狼窟虎穴中的伸展自如,《莉莉玛莲》不仅成了德军喜欢的伤心恋曲,亦如旋转的命运赌盘,听着歌分分钟就倒毙于绞肉机的战场,亦如对她一直倾心的糊涂蛋塔什那命丧炮火连天的壕沟,这注定了德军必败的末路。

最后,莉薇从德国返回瑞士苏黎世,罗伯特指挥着交响乐队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但她只能悄然离开,因为他已有了玛丽亚,父亲指派的妻子,以维护犹太家族的荣誉。当初,从德国而来的莉薇,原本在苏黎世唱歌,与罗伯特谈着浓情蜜意的恋爱,没想到风云突变,罗伯特父亲设下圈套,让她滞留于德国而无法回返。阻止这场恋情,只是因为犹太人不想跟德国人有任何瓜葛,何况他们暗中还在帮助犹太人离开已阴云密布的德国。

德军军官汉斯・亨德尔在片中就成了一个关键人物,可以说是他成就了莉薇的歌手生涯。德国军官入伍前很多都是各专业的行家里手,梅尔维尔的《海之沉默》中的军官早前就是大学教授,对法兰西文化了如指掌,内心抗拒战争,却无法掌控命运只得随着法西斯的战车滑入深渊的泥潭。亨德尔也不例外,他精通音乐,知晓如何让亮嗓的莉薇出名,在他的运作下,莉薇终通过《莉莉玛莲》的流行曲出名。

如同这首歌风行、遭禁再解禁的命运,莉薇的命运的也是跌宕起伏。她爱着的只有罗伯特。罗伯特也深爱着她,曾冒险去德国看望并遭羁押,幸而后来其父以交换“情报”之名营救了他,这情节有点儿想当然。如果说是瑕疵也未尝不可,即便瑞士是中立国,当时也不敢激惹德国,更遑论炸桥一说。当然,这不影响电影整体的表现。

《莉莉玛莲》的伤情歌声,能与战场上那些思乡士兵的内心产生了最为贴切的碰撞,这样的歌声必是哀曲无疑。想必导演拍完此片也心力交瘁,次年他的离世好像也就不可避免了。没人承受得了如此高强度的长期劳累,所以,造成其心脏猝停才是致命的,说是吃药致死或只是一方面,主因还是身心疲惫所致,生命本身已无法承受。生前,法斯宾德总是说自己身体壮如牛,就是有一颗原子弹来袭,他身边的人也会安然无恙。但人不是机器,身体的沉久磨损,迟早总会有脱落的可能。

法斯宾德去世前一年,喜欢布莱松的《很可能是魔鬼》,看过三十遍。他喜欢戈达尔,可他们走着迥异的路径,创造了各自非同寻常的卓越。但他最欣赏的,永远是他的同乡道格拉斯・瑟克,他对瑟克的每部电影都了如指掌,并作过详细的笔记分析。他说瑟克的电影总是那么充满温情。

看起来,《莉莉玛莲》产生于严酷毫无人性的战争,却弥漫着无尽的温情。相爱的一对最终不能相伴,这不仅仅是战争,还有种族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如此来说,法斯宾德又是彻底的,远比一般拍摄战争题材的导演站得高。人类之间有太多的鸿沟需要跨越,有太多的篱笆阻碍着人们前行的步履。的确,一切陋习终当一扫而净。唯有星光指引着人类,亦如法斯宾德这道光影世界的奇异光芒,必会在我们的头顶恒久闪耀。

2019.12.4

(首发于公微“经典光影手册”2022年7月6日)

 5 ) 德意志的程蝶衣

说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Italian neo-realism),说过法国“新浪潮”运动(The French New Wave),也要说说“新德国电影运动”(The new German Cinema)。我一直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名字是如何而来,因为作为倡导革新的文化运动,这些名字实在是没什么新意。

还是英国人与众不同,他们的电影运动叫“厨房水槽现实主义”(kitchen-sink realism),用小学语文老师的话来说,生动、具体、形象并不失幽默又兼具诗意,给英国人点个赞。相比之下,中国人似乎一直比较擅长起名,毕竟在中国给人起名也可以当做职业来谋生了。

莉莉·玛莲这个名字由来非常有意思,一战时候的一名汉堡的教师被征召入伍,随军征战的途中因为相思成疾所以想写一首诗送给自己的爱人。然而,除了自己的女朋友,他还想念另一个女人,号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他把自己女友的名字和女好友的名字结合在一起,写了一首诗,就是《莉莉·玛莲》。

唱红这首歌的歌手有两个,一个是Lale Anderson,一个是Marlene Dietrich。前者属于活在艺术当中,不闻不问身外事的人。后者立场鲜明,作为德国人,二战一开打就立场坚定地远走美利坚,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土地。

历史上,Lale Anderson先录制了这首名曲,一开始并没有收到广泛关注。有一次,在当时已经是德占区的前南斯拉夫,因为德国宣传部门对太多歌曲下了封杀令,每天都有唱片、词曲作品或者音乐人被列入封杀名单。

战争年代,基本物资运输都成问题,何况文化娱乐的传播储备呢。广播员实在没有唱片可以播放,于是从一堆旧唱片中翻出了《莉莉·玛莲》,这一举动改变了这首歌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

曲风悠扬,歌词动人,《莉莉·玛莲》迅速红遍二战的各个战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草原,从轴心国到盟军阵地,战士们都争相传唱,成为二战最出名的曲目之一。

这时候就看得一个民主的阵营和独裁的阵营之间的区别。因为歌词的内容是怀念爱人,思念家乡,所以迅速地触动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但纳粹的高官坐不住了,希特勒的喉舌,纳粹的宣传部长,一手缔造了希特勒的戈培尔非常不喜欢《莉莉玛莲》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彻底禁止了这首歌在轴心国的传播。

戈培尔对这首歌有多么厌恶,他甚至把歌手和这首歌所有的录制人员投入了集中营,而这些人全部是德国血统的日耳曼人。

法斯宾德这部同名电影是根据Lale为原型创作的。法斯宾德是“德国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与施隆多夫、赫尔佐格、维姆·文德斯被称为“德国四杰”。但四人除了生活在同一年代之外,艺术主张和风格流派几乎全无相同。

法斯宾德无疑是四人当中最特立独行的,双性恋者、施虐狂、无节制吸食毒品,他短短仅36年的人生,几乎没有什么是不曾尝试过的。如同他的电影一样,爱得肆虐张狂,态度嚣张跋扈。

同样的态度适用于这部《莉莉玛莲》,之所以说这是一部西方的《霸王别姬》,是因为二者的价值观完全相同,程蝶衣可以唱歌给封建大太监听,给资本家听,给日本人听,但不可以给共产党听,原因不是他思想反动,而是在他的世界里,戏要唱给懂戏的人听才有价值。

Willie也是如此,唱歌是她的生命,在瑞士唱,在德国唱,给平民唱,给纳粹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将歌声流传世界。这也是她和爱人最大的分歧所在,艺术是否应该有政治颜色。

在那个年代,《莉莉·玛莲》只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在他的背后,黑暗的星空无边无际。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著名的女导演里芬斯塔尔,作为电影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她的一生饱受诟病,原因是她帮第三帝国拍摄的《意志的胜利》三部曲。

里芬斯塔尔本人声称,她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人,但三部曲的巨大成功以及给当时人的震撼,还是让她身败名裂。二战之后,几次被调查拘禁,也几次被囚禁入狱,甚至还有逃狱的经历。

尽管如此,她依然被法国庇护,后半生依然从事电影工作,但身心的巨大创伤让她在没有企及自己原有的高度。生命是顽强的,战后的里芬斯塔尔曾经在水下拍摄和空中拍摄时候都经历过心脏骤停,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终年在101岁。

电影史上对她的评价一直没有改变过,也再没有人关注她的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家,这大概是对她最大的惩罚。我们看《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因为哥哥的关系从不会对他的行为有任何偏见和贬低,我们看《莉莉·玛莲》中的Willie,因为她塑造的美好形象,也不会对她品头论足。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不会理性地评价这些有叛国或助纣行为的人,也没有人会设身处地地思考他们的行为动机。做英雄很威风,但绝大多数的我们不是英雄,于他们而言,对艺术的坚持该是他们做的最英雄的事情。

在《莉莉·玛莲》中,男主角最终没有坚守和Willie的爱情,当Willie满身疮痍甚至经历了生死逃出德国,看到的是男主角在演出后台抱着另外一个女人。那一刻她所有的信仰和执着都瞬间崩塌。

Willie最终一个人离开了,带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爱情的绝对,那背影是千千万凡人的勇气都不可比肩的。

以此文献给勇气卓著的人们。

个人影评公众号

 6 ) 这不是一曲绝世悲歌

至少电影没让我们这么想。 镜头很美,维莉妆很精致,有一会我直盯着她琢磨吃饭时唇上的红线怎么能不化开;但这人台风奇差,站不直加外八字,昂着头只会一曲莉莉玛莲,三分钟便下台。这样的她见过大场面,穿着镶钻的裙子闪闪地站在大型会场的舞台上,散场后又和纳粹高官绕脖子情意绵绵。但她根本不属于光华,最需要她的是在战壕抱着枪靠着泥土,听此靡音眸望星空各自陷入沉思的士兵。 维莉也不聪明,胖胖的,被爱牵着做了一些事,最后也没讨着好收场。莉莉玛莲将被铭记,但维莉呢?剧场看门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敲着玻璃:维莉,你要去哪里? 士兵听着莉莉玛莲,和热泪一起相信这是跨国界的和平序曲,一起做着结束战争回家拥抱亲人之梦。可当伴奏师和部下躺在血泊里的时候,必然是心泛苦涩的啊——大家明明都为此曲泪盈眶,却彼此还在屠杀,为什么还当彼此是敌人? 能怪同盟军么?能怪罗伯特么?怪横刀夺爱的米氏么?怪谁呢? 一个时代下的惨剧就这么不痛不痒地投影在黑白的质地模糊的电影里,随着维莉的脚步声渐渐离去。

 短评

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 不知道有没有原声

7分钟前
  • ivorldn
  • 力荐

其實完全可以找更有氣質的女演員來演繹這個納粹的戰爭歌姬的.而且這女人沒長相聲音也不是最好的.當告别了那段交织着复杂情感的岁月后,莉莉还要继续新生活,唯独留下《莉莉玛莲》的歌声久久传唱......

1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听那首歌曲时,我汗毛竖起,也许真的是灌注进了感情,我会觉得曲子如此动听。

15分钟前
  • 三沢与女乙
  • 力荐

"我想問問她,她站哪個陣營。" "我想知道,你是站在哪邊的。" 愛情不是被戰爭丶種族丶階層丶政治殆害,也并非死於時代與命運。當羅伯特一遍遍問站隊題時,整部愛情電影已經結束了。剩下的,是一個干干淨淨的真人,一個人活著的故事,是一首所有活人的歌。《莉莉.瑪蓮》

17分钟前
  • 格雷斯
  • 力荐

TAG-Hanna Schygulla。来看这个女人经历了多少吧:爱情、战争、分离、斗殴、成名、待补、卧底、偷送、关押、自由、寻找、黯然、破碎……法斯宾德,直到你死,你才把状态抛开,执迷于叙事。

22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重看#SIFF@环艺;佳人无辜,芳心暗恨难消;佳曲何德,笙歌鲜血交叉剪辑;当年看这部给了五星,现在看来略粗糙,法胖也很喜欢推拉镜头;结尾挺虐的;字幕渣哭,未修复版一片昏黄火红。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法胖打着爱国主义的招牌,却始终将焦点放在了Willie天真而坚毅的爱情,在她夺目的生命热情之前,无论纳粹的阴谋残暴还是地下党的自私傲慢都显得异常可笑。只有唱着莉莉玛莲的她始终是无往不胜、忠贞纯洁的女战神。

27分钟前
  • 一根曲木
  • 推荐

没找到效果稍微好点的视频,胡乱看了一下。

32分钟前
  • 小野潇潇
  • 还行

听见小白哼这首歌,才想起添加。

35分钟前
  • 37°2
  • 还行

法斯宾德的《莉莉玛莲》其实可以算成他西德三部曲的第四部,这些晚期作品都在通过一个女性角色,创造性地重写民族历史。原型人物自传里极有可能存在真相与谎言或自我塑造的杂糅,而这正好符合情节剧一贯的自讽性。现代社会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在本片中与法西斯主义联系在一起,颇为勇敢的是,就连犹太人一边亦存在这种父权主义的操作。女主角的歌在这样的语境下愈发沦为文化符号,被滥用为宣传口径中的功能性存在,时而获吹捧时而获棒杀,而女主角自己则愈发消隐成镜中的虚假存在。此时,自然没有爱情的可能。法斯宾德的电影亦是在通过这种对情节剧的解构来点破电影媒介本身的商品和法西斯性。

40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上次看的时候 电视机直接爆炸了 可见又多牛逼

41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7.4;Hanna Schygulla

43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百听不厌的魔音。结尾不错。歌是真的,故事是杜撰的,如果硬要靠的话,Loosely Based on Lale Andersen's Life Story. F镜头下的歌舞女主甜美的圆脸,鲜艳的红唇,周身散发着一层明亮柔和的光芒……

47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看的版本不太好,翻译太烂。这部片里作为编剧法斯宾德可以打五星,但是导演恐怕不能了。我不喜欢那么多的背景音乐,特别是观众情绪还没调动起,音乐就开始激荡了。。。

51分钟前
  • 走走看看
  • 推荐

纳粹歌姬,电影每次出现lili marleen调都略有不同,在《地下》听一次歌就喜欢上。镜头画面匠气十足,会见元首走进了一道白光,参观房子的长镜头,战场集中营和宴会穿插剪辑,明暗对比,音乐结束炮火声尖叫声和欢呼声对比,多年后的形同陌路,此情可待成追忆,令人唏嘘【法胖主流之作,字幕太糟糕了

56分钟前
  • 还行

若问我还记得什么,我不想记得战火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创伤,我不想记得失败者被刻在了历史的墓志铭上,只想梦回歌姬飞扬的裙摆、易碎的岁月。她的身影与炮火连天交叉剪辑,纸醉金迷与幻灭交替铺陈她是所有战壕男人的rosebud,而他才是她的Deborah,他是最后十分钟她偷窥的高处的遥不可及的凝望,当她的一切被夺走之后,她也将隐匿在历史的尘埃中,也可能消逝在某个不经意的夜幕下。迷人的德国电影,骨子里的严肃和浪漫可以共生共存

1小时前
  • Elanor
  • 推荐

结尾让我打了五星 戴了一辈子“非主流”帽子的法斯宾德当时也许在想“咱也煽情一把。。。” 于是成就了一部被历史蹂躏的悲催爱情故事 只是无论如何也不像法氏作品

1小时前
  • 绿山林的Vian
  • 力荐

严谨和浪漫并存的法斯宾德啊,去tm的什么反思吧,大师不玩这个,大师只想告诉你,“我爱你,我会为你付出一切!”莉莉玛莲,无数个合唱版本中最爱的是玛琳黛德丽

1小时前
  • 侃侃而谈
  • 力荐

多么动人啊,和你一起,莉莉·玛莲……

1小时前
  • 扭腰客
  • 推荐

爱让我们活下来并受煎熬~生命本来就充满讽刺,木有什么大不了滴~全片唱了N遍莉莉玛莲,连老妈都进屋询问咋滴老重复放一首歌呢,受刺激啦···

1小时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